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浅谈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生物课堂

体育风尚封面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体育风尚》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论文鉴赏

浅谈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生物课堂


发布时间:2020-06-02 阅读数:622

摘 要:为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过渡,我国开始立足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立足点,积极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环节,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地参与,保证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许多老师在教育实践时开始结合学科教育的具体要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据,实现该教学环节与主体学科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对此本文以生物课堂为分析的参照点,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物课堂;素质

一、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心理和生理的综合发展。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不足,身心发育还有待成熟,因此实际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往往无法实现是非的合理判断,同时也难以保障个人情绪的稳定性,实际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差。对此,老师需要重点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明确学科教学环节的设置要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效互动。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兴趣的激发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许多心理学家明确强调,兴趣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依据,个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会在自身兴趣的引导之下产生一定的意识倾向,保证行为的准确性,同时兴趣会直接影响个人参与某一项活动的意愿,如果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那么就会主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完成不同的实践学习活动。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老师可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原则,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习惯。

首先,老师可以以问题设置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分析能力,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安排。在生物课堂中,可以先设置一个较为简单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完成该项任务之后提高任务的难度,选择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同时也能够积极地排除不同的障碍,结合个人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个人实践动手能力的稳定提升。为了鼓励和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老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关注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求,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手段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生物学习与挫折之间的相关性。

其次,还是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契合点,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践形式。站在生物体的角度,通过对生物群体特性和生存发展要求的深入和解读来更好地实现项目合作工作的正常开展。人的群体性比较强,在个人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一点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个人的欲望难以得到满足,那么就会产生自私和冷漠的心理,同时还会出现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在对不同的心理现状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和分析时,老师需要以语言教材为主体,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密对接,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理念,与社会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依存关系,实现个人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三、 在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积极地落实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老师需要明确新课改之下生物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和相关要求,在开展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引导其主动参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生物实验活动之中所涉及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比较复杂,能够实现教育渠道的合理扩大,生物老师需要积极地抓住这一大好的机会,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实验活动相结合。比如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种实验训练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胆识,还能够实现学生个人行为的合理规范,促进实践活动效果和水平的稳定提升,保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激发个人的学习兴趣,挖掘自主学习的潜能,掌握生物学习的技巧。

其次,老师需要关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落实生活观教育教学,生物教学内容比较丰富,老师除了需要保障生物学知识的合理传授之外,还需要将教学内容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环节相联系,积极地利用这些科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保障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比如在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时,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进行主动的实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紧密对接,提高个人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具体实验和生物学知识学习时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树立良好的生活观念,学会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最后,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时还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要求,将有效的學习策略教给学生,保障学生能够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的价值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能够直接采取放任自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而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实质情况,注重对学生心理上的教育。

四、 结语

生物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保证学生在生物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晓梅.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生物课堂[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93-95.

[2]杨伟斌.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中学生物课堂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1(3):60.

[3]水娟.小爱无声,大爱无痕——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1).

[4]王瑞立.让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走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J].成才之路,2010(35):17.

作者简介:

朱凌然,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编辑整理:体育风尚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