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苏振霞 李信书 孙颖颖 秦蕾 郭雷
摘 要:大学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浩瀚的图书资料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识,培养必要的专业技能,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冲浪,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活;大学教育;大学生
大学通过教育和辅导,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通过大学教育,大学生变得善于思考而且思维开阔,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
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的环境来实现自我转变和升华,并使得大学生涯充实而健康,大学要怎样过才有意义呢?
一、 培养良好的品格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发展建设的主题,除了专业技能方面之外,安身立命的做人的基本道德文化培育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高速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水平。当代大学生的品格要求是:(1)言谈举止文明礼貌。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我们就可以凭直觉判断出他的修养、素质以及他性格中的某个侧面。文明礼貌并非只是个人生活中的小事小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2)团结和睦,相互尊重,同情友爱。待人处事要有风度、风格、风貌,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能团结人,能维护与他人的和睦相处。(3)遵守社会公德和学生道德。大学生的道德内容主要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二、 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
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是知识,大学生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能力和高尚的素质。能力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并能学会融会贯通。学习仍然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务。文化素质的提升能够让人的品格有质的飞跃。
(一)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大学里的专业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个专业的设置都有它实际的意义。高校为每个专业设置了一系列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既定的专业方向较为全面地掌握专业技能,同时高校宽松的课程设置也为大学生在专业的基础上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对大学生来说,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最重要的已不仅仅是专业课程,拥有更为宽广的知识面和自主学习能力已逐步成为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因此,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多涉猎前沿专业知识,增强自身在专业基础、专业技能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资质能力。
(二) 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修养
通过人文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通过人文教育,大学生可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大学生在大学里应该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知识,以此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专业的、有深度的、宽口径的、灵活实用的文化素养。
三、 培养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 自学能力
知识需要不断学习,能力也是不断培养出来的,大学期间的学习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如果在定型时期虚度了光阴或者只是学习教科书上的那点东西,恐怕是人生中最大的失误。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阶段得到充分培养和提高,发现和塑造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大学生不应该只会按部就班地死记硬背,应当主动学习,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考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很多专业知识的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不同的立场和条件下可能有截然不同的答案。因此,不管在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时,应该激发自己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
(二)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能力主要取决于个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现代企业招聘不仅考虑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往往还通过应聘、考试的途径了解个人品格、学习能力的高低等。
(三) 创新能力
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创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是与时俱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应积极地去吸取知识和消化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知识。一流的创新能力能够使你在求职大军中具备竞争优势。
大学期间,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类的创新大赛、设计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锻炼创新创业能力的比赛,在大赛中锻炼个人的思维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经历有助于个人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
四、 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
当代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是有弊端的。只会做事而不会做人的人不能算是优秀的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一项必备的技能,更是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的体现。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在正式场合展现自身的文化底蕴,能够增强自信、提高非语言表达效率。
虽然大学是知识和文化的聚集地,但它并非人生学习的终极,它只是人生的另一种开端,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学会如何自学,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大学生活是美好短暂的,认真做好规划才能使大学生活健康充实,在毕业时就会多一份从容和淡定,进入社会后也会多一份自信。
参考文献:
[1]柳延延.大学生活的任务:学会思考,精神成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33(1):120-124.
[2]徐平.感悟大学生活[J].中国大学教学,2015(3):7-10.
[3]陈桂香,顾爱萍,张文海.高校生活化德育的根本旨趣:构建幸福的大学生活[J].青年教育,2012(12):96-99.
[4]李健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成就大学生活[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225.
[5]唐国战.论大学生活的本质与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17):91-92.
[6]于梅艳.浅谈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J].科教导刊,2012(5):81-82.
作者简介:
苏振霞,李信书,孙颖颖,秦蕾,郭雷,江苏省连云港市,淮海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