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试论非语言行为在以藏为主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体育风尚封面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体育风尚》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论文鉴赏

试论非语言行为在以藏为主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11-22 阅读数:518

摘 要: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形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态度、动作、表情、姿态、手势以及利用一些教具等非语言表达的形式为我们的教学助力,并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笔者近些年在藏族中学中积累了初中英语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其实可以利用非语言行为辅助语言教学行为,促进初中以藏为主类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非语言行为;以藏为主;初中英语;运用

有这样一种说法,“小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学怎么说话,等长大后,我们又要学会怎样少说话,甚至是闭嘴”。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满堂灌和一言堂是我们传统教学模式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教学方法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时至今日,在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下,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已经将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推向了一个极端,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学生当做一个接受知识的“器皿”,这与新课改基础理论之人本主义理论是背道而驰的。简而言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时应当学会适当地“留白”,这就需要借助一些非语言行为。

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形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态度、动作、表情、姿态、手势以及利用一些教具等非语言表达的形式为我们的教学助力,并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从理想状态看,让非语言行为在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起到最极限的辅助作用,使之与我们的语言教学行为相辅相成,共同助力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

而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根据其学情的不同,我们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又应该做出不同的调整或者调适,而非照搬他人的经验。笔者当前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藏族中学,全校学生几乎都是藏族,其语言背景为藏语。笔者代课的班级则属于“以藏为主”。所谓的“以藏为主”是目前藏区广泛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之一,它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而制定出来的适合于藏区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形式为“单科加授汉语文”,即除了汉语文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均使用藏语的一种情况。相对于普通类学生而言,这些以藏为主的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更大一些,因为他们面对三语(藏语、汉语、英语)的学习环境和要求。换言之,对于以藏为主类学生而言,他们面对的学习压力,包括英语学习压力要比普通类学生更大一些,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正常的语言上的教授或讲解外,还要多动脑子,通过一些非语言的行为帮助学生学习。

结合笔者近些年在藏族中学中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其实可以从以下方面利用非语言行为辅助语言教学行为,进而促进初中以藏为主类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第一,肯定的眼神。“爱真的需要勇气,去面对流言蜚语”,学习英语也是一样的。笔者发现在笔者所带的几个初中以藏为主班级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普遍存在焦虑问题,尤其在口语表达方面的焦虑更为严重。其实在笔者心中非常明确,学生之所以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其自身学习情况的不自信。在双语教学背景下,对于藏族学生而言,至少得学习三种语言,但是好的学习成绩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来保障的,所以民族类学生的成绩明显不如普通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尤其容易自卑或者不自信,甚至可能会有些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而肯定则从眼神开始。之所以选择眼神是因为在所有的非语言性行为中,眼神是实践成本最低的,且效率最高的行为方式,因此比较适合在人数较多的以藏为主班级中使用。加上初中阶段刚好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学生由于对本身的不自信,他们的自我肯定往往来自他人的肯定和认可,而教师则是最佳人选。有时候学生努力的所有目标和指向,往往只是为了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我们一定不要吝啬于给任何孩子肯定的眼神。

第二,亲切的肢体动作。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师生之间是有着地位上的差距的,无论是在藏族文化中还是汉族文化中均有着类似的观点。但是,对于师道尊严的过度强调往往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够实现学生因为敬畏教师而发奋努力学习的初衷,反而可能会导致学生直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学科并最终取得好成绩的例子比比皆是。鉴于此,笔者认为,从概率上看,学生喜欢老师而爱上该学科的概率明显比因畏惧老师而主动学习高,且效率一目了然,且前者的主动性更强一些。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背景下,教师想办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似乎更加合时宜。而学生对于教师的喜欢往往是从潜移默化中开始的。在笔者看来,教师亲切的肢体动作便能在很大程度上贏得学生的好感。教师可以在课堂“留白”时间内走下讲台,在教室内适当地走动,在监督和了解学生的自学的同时,或参与到学生间的讨论中,或默默站在学生后面,关注学生,或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示肯定的前提下,继续深入讲解等。总之,教师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学生的要求、喜爱、关心和信任等。而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当学生真正喜欢上老师的时候,对于英语的学习也便能更加轻松。

第三,遵循的原则问题。除了眼神和动作之外,在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的非语言行为还有师生间的距离、身体信息等,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在具体的非语言行为操作过程中,为了保证非语言行为的恰到好处,我们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如协调性原则,即教师所运用的非语言手段应该和语言手段是相得益彰的,而非毫无关系。这里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与教师非语言行为的适应性问题。另外,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也不能“跟着感觉走”,而是需要受到教师自我意识的严格控制,换言之,教师的每一个非语言行为都是快速思考后的结果,而非无意识行为。

参考文献:

[1]马文彦.以藏为主类汉语课教学中藏汉双语的沟通[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2).

[2]雷进华.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症结及解决办法[J].中国民族教育,2000(3).

[3]路亚,王戈.拉萨市藏族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藏语口语的迁移作用及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2018(11).

[4]陈光霓.三语语境下缓解藏族大学生英语课堂口语焦虑的行动研究——以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西藏教育,2018(1).

[5]崔月玲.甘南藏族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作者简介:常青青,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学。


编辑整理:体育风尚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