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摘?要:地方文化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将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两者进行有机统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具有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的功能。所以,本文对于地方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分析。
关键词:地方文化;语文教学;运用
一、 引言
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地方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以及民族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优势和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还可以起到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地方文化的运用尚未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地方文化与语文教育两者出现严重的脱节,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对于家乡的认识较为浅薄等。所以,本文将以闽南文化为例,对于地方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分析。
二、
地方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地方文化主要包括地方传统饮食文化、地方风俗以及传统节日等。地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可以充分展现当地的人文特色。将地方文化有效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了解某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家乡情和爱国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将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两者有机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地方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 语文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标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已经融入了部分有关于地方文化的文章。但是,其存在着的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在于尚未进行深入的挖掘地方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容,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除此之外,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导致语文缺少人文气息。在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往往将学习范围局限于教材,与实际生活出现严重的脱节。同时,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将学生的学习禁锢在确定的框架内。在“一切以成绩为重心”的教学理念下,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
(二) 教学评价机制的导向
目前,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机制,即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重视结果,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高分,将学习范围局限于考试内容,对于课本以外的教学内容根本不会教授,从而导致语文教学中严重缺乏有关于地方文化的教学内容。
四、
地方文化在語文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 地方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现阶段,深入挖掘地方文化中所蕴涵的深刻内涵,将地方文化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闽南文化为例,在厦门市十一届市政协三次会议上,提出将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闽南文化以及闽南语的有关培训。同时,有专家学者认为,语文教学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闽南文化,向学生普及闽南文化,激发学生对于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闽南语进行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闽南方言重新进入大众的视线,改变闽南语面临消亡的状态,这将会对发扬闽南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对于福建一带的小学学校,应该赋予校园一定的闽南人文气息。例如,校训、标语以及文明用语可以与闽南文化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闽南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进校开展讲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闽南文化,在整个校园中营造浓厚的闽南文化学习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研发利用有关于闽南文化的校本,达到弘扬闽南文化的目的。
(二) 实现乡土资源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统一
为了保证地方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仍然以闽南文化为例,教师应该注重将闽南乡土资源与语文课堂教学两者进行有机的统一,从而让语文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实施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将地方文化欣赏与语文课文欣赏紧密相结合,将地方文化有效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始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上语文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简短的五分钟时间组织开展有关于地方文化的小活动,如讲述民族英雄郑成功等人的事迹,向学生介绍九日山、开元寺等名胜古迹的典故,让学生利用闽南语表演地方戏曲或者演唱闽南歌曲等,介绍闽南的特色饮食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让每位小学生充分了解闽南的地方文化特色,产生浓厚的爱家乡之情,还可以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
(三)走出课堂教学,组织有关于地方文化的课外教育活动
语文教学不应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积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可以将地方文化与课外教育活动紧密相互结合,带领学生了解某个地方特有的文化特色。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民间采风活动,提倡学生利用丰富多样的途径去搜集与闽南语有关的谚语和民谣等。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了解闽南的饮食文化,调查闽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特有的植物等。通过课外教学活动,深入挖掘闽南文化中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深刻领悟到闽南文化的魅力,切身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传承与弘扬作用。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大研究力度,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且将地方文化渗透其中,形成完善的、科学的地方文化教育体系,促进地方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梁洪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地方优秀民族文化[J].中华少年,2018(17):15.
[2]欧阳琦.语文教学中以地方特色文化育人的思考——谈语文教学的“乡土化”“特色化”[J].教育现代化,2016,3(30):173-175.
[3]谢志冰.语文教学中的地方文化导入[J].四川教育,2013(Z1):90-91.
作者简介:
杨晓虹,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立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