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摘?要: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单纯靠字词、信息的积累,而是主要依托思维能力。学生会思、会想、会创新、会突破,才是有效阅读和有质写作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应着重于培养思维,而不单纯依靠大量阅读、写作来实现。如果想让学生读写能力得到跃升,最佳策略是在其思维发展节点上施加巧劲,不以量取胜,而以少求多,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双赢。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思维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的两大重心,不说素养发展的需求,单从“功利”视角去看,当前中考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也是绝对重要的分值点。因而,抓好初中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师的核心工作。
但是,有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时“用力”不当,费力不讨好,学生辛苦、教师也很累,可就是见不到明显效果。这些教师有个共性问题,就是抱着“积沙成塔”的理念,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大量写作训练来实现读写能力提升。然而实际是,量变不一定导致质变,积累再多的“沙”仍然是“沙塔”而不会是坚实的“石塔”。在写作和阅读能力上,量变和质变间没有必然性。所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并不能单纯靠字词、信息、熟练度的积累,更主要的是依托思维力的提升。学生会思、会想、会创新、会突破,才是有效阅读和有质写作的基础。如果想让学生读写能力得到跃升,最佳策略是在其思维发展节点上施加巧劲,不以量取胜,而是以少求多。
一、 巧妙设计引导思维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思维,第一个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启动思维,让他们找到切入点。比如,有道文言文阅读理解题,问“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中的“卒”字含义。学生们对这个字并不陌生。但也正因为“不陌生”,反而感到纠结。印象中,“卒”字是死、最终或士兵的意思,可结合上下文,似乎哪个解释都不对,学生的思路就此卡住了。我在点拨学生时,这样说,“大家先把印象中‘卒词义放到一边,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在写文章,说自己在旅游遇到大雨时,会怎么用词?”这样一来,就巧妙地把学生思维带出了“经验”,他们就很容易想到用“突然”这个词。再反过来求证,可以看出“突然”带有“意外”的意思,与“死亡”就粘了边,作为一个衍生含义来解答,应该没问题了。
二、 反弹琵琶逆向思维
一篇能在中考中得高分的作文,必须要能够创新、求异。学生们长期围着范本、经典进行写作训练,对写作的主题、架构、修辞等形成了思维定势——这也正是反对通过大量写作训练培养写作能力的原因之一。一旦学生思维固化,就很难突破。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应尽量避免重复式的写作训练,而是通过鼓励和引导他们有意识“忘掉”专家和经典,大胆从反向角度去思考。比如,“请以‘(??)是一笔财富为题,写篇文章”,题目还提供了“挫折、成功、自信、友谊……”这些参考词。如果学生采用这些参考词,基本也就是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了,想得高分很难。我就引导学生,巧妙利用这些参考词向反方向想,实现立意创新。比如把“友谊”换成“对手”,把“健康”换成“病痛”……这样的思维就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 放开空间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发散思维,比起逆向思维来说,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和发展空间。但是,同样的问题是,“大量”训练,使学生思维变成了线性,习慣于“一条道走到黑”,这也相当于给思维戴了个“紧箍”。所以,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辐射、迁移、联想、对比等手段,打开一个新的空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特别是当前的中考阅读理解和写作都趋于开放,不容易用线性思维把握。比如“话题作文”“材料驱动作文”,就需要学生能从一个材料进入到另一个空间,从而避免千篇一律。例如,“根据材料以‘充电为题写一篇作文”。受材料影响,学生十有八九会以“人的充电”为切入口。而如果学生会多向思维,就会想,“充电”其实是“动力”,而需要动力的不仅是人,当然还可以是物,再延伸一下,某个行业、某个地区……是不是都需要“动力”呢?那么,也自然可以给它们“充电”。这样一来,以“地区引进人才是给经济发展充电”为主旨,是不是让人眼前一亮?
四、 碰撞火花激活思维
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初中学生的思维是很有创造性和丰富性的——我们总觉得学生不可能比老师更“能”,而其实教师自己也是人,也有思维死角和能力短板。我们只是单向传导知识,其实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框定在了自己的思维和能力框架中。这样,是不可能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我们的思维有局限、精力有极限,就不如放下身段,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的潜能释放出来,进一步激活思维。比如,在课堂上使用小组讨论法、辩论法、互动法等等,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从而在他们中间形成思想的碰撞,“撞”开个更宽广的思维世界。例如,在学习《狼》时,我让学生分组探讨“狼的特征”,多数学生都按常规思路说狼贪婪、狡诈,而就有同学认为狼很机智,而且还很会团结协作。此言一出,马上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也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视角。
五、 纵向延伸深度思维
我们反对学生在组织思维的时候沿着线性的方向走,但并不反对“线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而是反对那种平行式的线性思维。如果引导学生把思维换个方向,这种线性思维就能给学生带来新的突破。就如同是把思维像一个钻头一样立起来钻向地心,开始时是泥土,再往下是岩石,再进去是熔岩,钻到地心是一团火——每一层深入,都是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所以,带着学生用线性思维的方式在阅读和写作时向纵深延伸,训练他们的深度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切口。比如,在带领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组思考题:闰土是怎样一个人?闰土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闰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影响闰土变化的社会特征是什么?这一组问题层层深化,由表象一直挖掘到社会根源,使学生的思维由表面向纵深发展。
以上,就如何提升初中生阅读与写作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总而言之,要寻求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应该抛弃“以量取胜”的理念,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且要注意,越是“用力过猛”,越可能会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使巧劲、不用“蛮力”,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轻松跃升。
参考文献:
[1]张鸿.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浅析[J].教育:文摘版:00335-00335.
[2]赵建军.初中语文思维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5(19):39-39.
作者简介:
施秀金,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昙石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