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探究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体育风尚封面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体育风尚》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论文鉴赏

探究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发布时间:2021-01-05 阅读数:532

摘?要: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包括各种类型的文章,也不乏各类诗词,其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各类文学形式,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诗词的学习在很多小学生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们很难理解诗词的意境及内涵,这也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挑战。诗词教学不仅要通过简单的诗词欣赏与解析,带领学生领悟其独特意境与氛围,教师更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阅读、背诵并让学生深刻剖析诗词内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及抒发的情感。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探究;构建;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教师在开展诗词教学时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读背,认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可否认,这类教学方式是具有一定效果与理论基础的。但教师应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文化素养还处于塑造时期,其自身语文素养还不足以支持其自然而然地感受诗词意境。因此,为了营造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教師应根据诗词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来完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交融、把握诗意教学内容、开展互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等方面开展小学语文诗意课堂。

一、 情景交融

诗意课堂要求教师在开展诗词教学时,能准确感知诗词中的意境,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环节将其传达给学生,给予学生独特的诗词学习体验。一首意境悠远的诗词往往能够做到思想情感与环境氛围相得益彰,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诗词表面深入其内在与情感。诗意是指诗句的文字与意境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与内心的洗礼、震撼,诗意既体现在诗词的一字一句中,也体现在其思想与情感里。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情境氛围的营造,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与设备将诗词中的意境表现出来,让学生在与诗词意境相一致的氛围中品读诗词、增长知识经验。例如,教师在开展《春雨》的教学时,应营造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诗词中情景交融的景象。教师应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并带领学生细细品读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意境。教师应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所见到的春雨落下的景象。春雨在夜间悄悄降临了,在人们不知道的时候悄悄降临了,春雨轻轻地、轻轻地洒落,滋润着久旱的田野,唤醒了河岸的柳树。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将春雨降落的景象与所处情景氛围相结合,更加深入的感受春雨悄然降落、滋润万物的场景。

二、 把握诗意教学内容

诗意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与教学内容的深度整合,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对诗意课堂的设计与规划。教师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把握诗意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带领学生细细品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叙述内容。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揣测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同身受地理解与剖析诗词,做到声情并茂。此外,在诗词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多重实现。在进行知识目标的教学时,深入细致地解释诗句中的晦涩词语,并向学生讲述诗句中所蕴含的典故。在进行技能目标的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运用文字写出与本诗中心思想相符合的小习作,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立意的精妙。为了实现情感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通过把握诗意教学内容。教师逐渐完善诗意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充满文字与人文气息的环境中获得高效学习体验。

三、 开展互动交流活动

构建语文诗意课堂同样也离不开一些基础性的互动交流活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基础非常薄弱,不懂得如何去与他人沟通,也不具备深层次理解语言的能力。倘若完全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去营造诗意课堂,其困难可想而知。开展互动交流活动的目的便是帮助学生掌握对话的能力,通过平等、亲和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启迪学生的心智。在互动过程的语言选择上,教师要传授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尝试用所学的内容去描述自己的处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想要鼓励你下一次继续努力,用哪句诗形容最恰当呢?”经过一番思考以及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学生会发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最为恰当。这一过程中就包含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的方式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例如,在进行《三顾茅庐》一文的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播放配套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去学习。在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刘备两顾茅庐仍不放弃,当时刘备面临怎样的处境等。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分享到课堂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补充,这便形成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正是因为这种互动交流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才能不断地得到拓展,课堂学习的氛围也更加融洽和谐。

四、 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力

构建诗意课堂需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准确的把握,从文字中体会到“美感”和“情意”。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想要透过文字所表达的含义,除了拥有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发挥自我想象力、开拓思维。面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有的学生看到的是漫天的荷花以及一望无际的荷叶,而有的学生看到的则是在荷叶上不断飞舞的蜻蜓,产生这种不同画面的根源就在于学生想象力之间的差别。因此,要想打造语文诗意课堂,教师就应当注意到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用不同的思维去看待相同的事物,从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进行《早》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想象“三味书屋”的样子。学生可以边学习课文内容边在头脑中构思“三味书屋”哪里体现出了“早”字。除了腊梅花、书桌等,思考还有哪些景物可以引人遐想。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课文的内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三味书屋”,并将描绘的技巧等传授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水平。也正是因为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个人的情感色彩才能不断得到融入,学习的过程才能更加诗意。

五、 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诗词教学应关注诗词的情境与思想,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不是生涩的记叙,而是鲜活的文字。为此,教师应从情景交融、把握诗意教学内容、开展互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力等方面促进诗意语文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7(25):99-99.

[2]谷秀娟.构建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7(6):52-54.

作者简介:

钱琪瑶,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编辑整理:体育风尚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