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知识更新如此快速的今天,社会、生活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数学课堂是最能激发思维碰撞的地方。因此,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我将结合本班的实际教学情况,从数学课堂中的“导入”“新授”“练习”三方面来谈谈我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没有思维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没错,数学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但是在目前我们的真实课堂中,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却在逐步下降。所以培养思维能力现在显得尤其重要,而数学课堂就是训练思维能力最好的阵地。数学课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导入”“新授”和“练习”。因此,我将从这三方面入手,从具体实处落实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
激趣导入——用“兴趣”促进思维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一些事物有了较大的兴趣,就会主动去实践,去探索,并在过程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创设较好的思维情境,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环节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一) 借力于灵活多变的多媒体
记得有一次执教二年级《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时,我在多媒体上设计了一个“打地鼠”的模式,就是每次出示一道计算题,紧接着列出四个答案选项,与以往不同的是答案是通过跳跃的地鼠出示,这样,一来时间很短,二则地鼠的动态很可爱。这样新鲜的复习导入一下子吸引住了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孩子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就连平时最不认真的“好动分子”都不例外。就这样,这一堂课就在这精彩的导入之下顺利地进行了。这都是由于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到思考的快乐。
(二) 借力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许多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生活经验都可以为数学学习提供帮助。所以教师需要及时调动孩子们的相关生活经验,激发孩子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自己的生活经验,让数学理论从课本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使数学知识更生动。
二、
新授设疑——让“质疑”激活思维
每节课的新授部分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思维的核心点所在。所以必须要学生调动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通过思考,从而掌握。如果这一部分采用“你讲我听”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毫无思维价值可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古人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新授内容设置一些障碍,引发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激活思维。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总结出了一条学习知识的可贵经验——“学贵有疑”。有疑必有问,那么老师应该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
(一) 进行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之一,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反馈,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现在数学课堂提问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所提问题不够深入全面、提问缺乏开放性、提问缺乏层次性、问题难度不适宜等等。
(二) 引导学生质疑
除了通过有效提问来促进学生的思维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和回答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比如通过口头表扬,学生鼓掌,小奖品奖励这些及时的看得见的奖励来直接刺激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思考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动脑。
(三) 组织学生解疑
在数学课堂中,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
三、
巧设练习——用“实践”发展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检验学生当节课的学习效果,而且是促进学生思维不断提升的有效学习载体。因此,精心设计练习,通过挖掘练习中的思维价值,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 练习要有层次性
练习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认知有序性,应该从易到难,由簡到繁,让难度层层递进,这样学生的思考过程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的逐层拓展延伸,能够逐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一般来说练习的设计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来安排:首先进行新授例题的模拟练习;然后进行相应的变式训练,具有灵活性、对比性。然后是拓展练习,这一层次有一定难度,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 练习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形式多变的练习设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练习效率,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例如:“游戏式”,游戏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再比如,可以布置一些口头“说”的作业,比如背诵乘法口诀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家去和爸妈对口令等等。
(三) 练习要有发散性
数学切忌一成不变,没有创新意识,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我们必须要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 练习应注重实践性
学习新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那么检验是否掌握新知识的标准也就是能否通过新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不但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再次提升思维的质量。
总之,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数学课堂这个主战地上,老师可以通过有趣的导入,引导学生质疑,巧设练习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积极地引导他们用数学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玉祥.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7.
[2]杨波.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8).
作者简介:
黄媛,浙江省诸暨市,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