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摘?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且在中、高考中占据较大比重。可以说,学好数学对于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有其独特的属性和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从作者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探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因材施教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学同仁带来些许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改革;策略
新课改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更是要求其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要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基于此,近年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不断兴起并盛行。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知识难度较大,同时学习较为枯燥乏味,因而如何在中学数学中实行“因材施教”策略则成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师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 因材施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公平且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向来更注重对优等学生的培养,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关注较少,进而导致学生之间两极分化现象不断加剧。新课改实行以后,要求教师要注重每一位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对待,并取得相关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新课改指向的“面向全体学生”并非等同于每一位学生朝着相同的目标迈进,而是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方案,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实施“因材施教”,以此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知识与兴趣并重
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兴趣无疑是激起学生学习欲的重要力量。从数学学科本身来看,其理论性与逻辑性都相对较强,但在趣味性与生活化方面则相对较不明显。根据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本着知识与兴趣并重的原则,做到既要将数学知识讲解清楚,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知识与兴趣并重、知识与兴趣共同培养,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并爱上数学。
(三) 差异与统一相结合
开展中学数学教学,除了需注重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性化特点,使两者协调统一、相辅相成。众所周知,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既存在群体的共性,又存在个体的个性。在中学数学班级中也是如此,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共性开展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实施教学,通过差异与统一有机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 中学数学实施因材施教的具体策略
(一) 建构三维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当考虑并建构起三维教学目标,即所要教学的内容,要在多维度给学生带来进步与成长,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内容。在依照三维教学目标开展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情况及时地调整和修正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潜能,进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 合理进行学生层次划分
前文提到,在中学数学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且他们各自所具备的知识基础与数学技能也各不相同。这恰恰是中学数学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初衷。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因材施教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分层教学。具体可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将学生进行分层,第一层为数学学习兴趣浓厚且成绩好的学生,第二层为学习技巧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第三层为学习兴趣欠缺且成绩较差的学生。接着在分层以后,教师再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备课、教学、作业设计以及教学评价。如在备课中,可以将二层学生的学习成果设置为三层学生的学习目标,一层学生的学习成果设置为二层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一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则设定为自身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合理设置学习目标,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进步;在教学环节,教师应当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巧妙设计提问环节,精心进行作业设计,并做到科学合理地评价,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
(三) 结合学生实际做好分层教学
中学数学实施因材施教策略应当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差异,做好分层教学。
1.
依据学习兴趣不同开展分层教学
不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学习兴趣缺乏,甚至是畏惧数学或者厌恶数学的学生,教师则应当将重点放置在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通过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吸引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而对于一些原本就对数学充满兴趣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通过一些拓展训练或者是兴趣活动,来维持其对数学的兴趣,同时提高其数学能力。
2. 依据学习态度不同开展分层教学
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对于学习态度不一的學生,教师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给予不同的教学。如对于学习态度较为积极的学生,教师只要通过适当延伸知识面和拔高知识难度,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就能有效地推动学生学好数学。而对于一些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教师则要认真分析其学习怠慢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再采取相应措施对症下药,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3. 依据学习能力不同开展分层教学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强弱之分。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点就透”的学生,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要发挥好引导和辅助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内涵等,并进行充分论证,通过此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理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因材施教策略,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性,依据学生学习兴趣、态度、能力等的不同,开展好分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与之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和指导,从而获得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任素霞.关于中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2(1):71.
[2]顾德标.基于中学数学中的因材施教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5(18):147.
作者简介:
石莉,河北省黄骅市,河北省黄骅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