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有关规定明确要求初中教师既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本文以此为基础简要介绍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功能、意义及策略,希望对初中化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实践能力
一、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起步阶段,但是核心素养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教师在传授课堂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实验探究能力是素养的核心内容,而初中化学课程恰好是以实验为核心的科目,因此化学实验教學的有效性就非常重要。教师应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及效率。
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功能
(一) 动机功能
由于初中生依然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动手能力充满着兴趣,而探究性化学实验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开设的课程环节,旨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将化学课本中的抽象知识转变为现实中的具体现象,只有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产生兴趣,那么就会竭尽全力去完成该项任务。此外,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创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日后的课程学习。
(二) 探究功能
随着传统教育方式的衰退,实验性教学方式已成为当下主流的教学手段,它着重于知识的原理解释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学习到静态的化学知识,同时掌握动态的实验能力并不断深入探究,无形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化学教师不断从生产生活中挖掘实验素材,引领学生从化学实验中寻找潜在的学习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三、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及心理素质
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中,教学资料会提供学生正确的操作步骤,导致学生无法融入自己的想法,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而在探究性实验以前,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任务,而没有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对于实验的原理一窍不通,最终简单地记录实验结果,提交试卷。而探究性实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寻找漏洞并加以纠正、重复,直至得出满意的实验结果,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二) 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
探究性实验环节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一系列实验,拓展教学模式,尤其针对经验较为缺少的年轻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摸索自己的教学路线,课前针对有关实验查阅大量的资料,寻求理论依据来论证实验的可行性,与学生一起研究实验的内容,最后回答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以上过程无一不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共同进步。
(三) 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和思维水平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亲自示范化学实验,让学生远距离观看后寻找结论,此方式并未给予学生深刻的知识印象,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必须强调学生亲自深入化学实验操作,利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以及想法操作化学实验,不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本质,更是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缺陷,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联系能力
(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而对某种知识产生固定思维,此外他们会极度好奇未知事物,但如果学生没有自己深入知识内部,坚持自主性原则,会导致学习到错误的知识,在错误的道路上慢慢磨灭学习的兴趣,而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能够令学生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同时,学习到正确的知识体系,一举两得。
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 创设化学实验条件
综上所述,化学课程与实验是紧密相连的,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实验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引领学生学习实验技能,同时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念。第一,教师应当准备充足的实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室开展教学,讲解课本知识后立即开展相关实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以组为单位分别制订实验方案,教师需排除具有危险性的方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摸索实验流程,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验操作,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纠正自身错误。如果学校缺乏良好的经济条件,教师可以自己示范,然后尽可能每次安排更多的学生帮助自己完成实验步骤,带领学生加入实验活动,以此在动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二) 注重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能力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提供充足的条件。但是,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障碍,因此教师必须随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一方面是避免学生在实验阶段遇到化学事故,一方面是为了教导学生正确的化学知识。教师应当从材料选取、化学装置构造等知识讲解,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方能稳步前进。比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实验课程,由于二氧化碳的制取方式多样化,本文以过氧化氢实验为主,首先,教师需要教导学生氧气供给装置的特点,并根据课本所学的化学方程式探索二氧化碳实验装置的构造。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搭建实验台,并在搭建过程中给予部分提示,将书本知识渗透到指导意见中,每一项环节进行小组评比,在学生化学思维的碰撞下改善了化学实验装置。当学生亲自操作实验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记录面临的障碍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制氧气装置和制氢气装置有何不同?二氧化碳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教师需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做出错误的行为。实验过程中,选用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温度,避免化学事故,同时要求学生记录化学现象,比如气泡产生,紧接着提示学生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一组是将所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再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深入其中进行检验。所有环节都能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应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公红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6(8):66.
[2]江卫莉.提高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74.
作者简介:刘宗军,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