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摘 要:新泉中心小学地处全国著名的苏区、红色旅游胜地——连城县新泉镇,位于205和319国道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成就了该校独特的办学特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品牌。在十几年的品牌经营后,该校成为一所充满“红色”文化的知名老校。
关键词:优化环境;校本课程;德育实效
长期以来,我校遵循“以德立校、以德育人、发展特长”的办学思想,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和学校实际,以创建革命传统教育特色学校为突破口,紧紧围绕“红色传统革命教育”这一主线,注重红土地上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红色教育的内涵,扩展红色教育的外延,逐渐形成一条适合我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教育特色品牌,提升办学品位。
一、 依托红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
为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其具有红色基调,我校尽量让校内的一草一木、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红色元素,充满红色氛围。
(一) 悬挂肖像格言
让每一堵墙会说话,都能发挥红色育人的目的,于是我校在师生经常出入的通道、教室、走廊等墙上悬挂了极具红色内含的名言警句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肖像、生平简介,让每个红土地上的“新泉娃”沐浴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之中。
(二) 打造红色景观文化
学校建成“小红星”导游室,室内内容真实,内涵彰显,是“新泉整训”精神浓缩。课余时间,学生通过参观学习,追忆历史的足迹,反思自身的不足,起到了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 建立“小红星”广播站
学校少先队广播室每天定期宣讲红色故事、播放革命歌曲,渲染红色文化氛围。
(四) 创建独特的班级文化
制定“特色班级”评比方案,每个班结合班主任特点,根据学生实情,找准特色创建点,以红色为主色调,建立健全班风、学风、班级公约等隐性的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活动;布置“班级红色墙”,记录班级学生的成长历程,充分让“班级红色墙”富有生命,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班级文化。
积极推进班集体建设。在教室布置中开设红色教育板块,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红色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红色文化。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每一面墙壁都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红色文化的声音、提升班级文化内涵。
(五) 建立“东山楼”校刊
“东山楼”校刊每个月发行一期,每期最少有两篇以上的革命故事,宣扬红色精神,让学生在红色文化中学习、生活。
(六) 用好校外德育基地
学校与新泉纪念馆签订协议,将当地的“望云草室”“红四军司令部”“张氏家庙陈列室”“万人台”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要求学生撰写日记和观后感,使校外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二、 依托红色资源,构建起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 开发出以“红色新泉”为主线的系列校本教材
以“红色新泉”为主线,通过走访“望云草室”“万人台”等革命旧址和新泉镇老红军,收录整理新泉革命故事、传记、歌曲等编写了“我爱红土地”系列校本教材。为了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将系列校本教材引入不同年级的学科教学中。一年级使用《新泉民谣》;二年级使用《红色新泉》;三年级使用《新泉名人》;四年级使用《桥乡新泉》;五年级使用《新泉美食》;六年级使用《新泉名胜》。
(二) 打造出红色校园文化的新理念
1. 提炼出具有红色元素的校园文化核心内涵
(1)理念内核:信念、理念、坚强、奋斗、务实。
(2)理念核心:为民、勇猛、顽强、吃苦。
2. 提炼出具有红色文脉的办学理念
(1)办学理念及特色
理念:德才兼备、诚信守纪、勤奋开拓、追求卓越
特色:循足迹 继传统 做新人
(2)三风及校识
三风
校风:厚德博学 求实创新
师风:广博精湛 探索奉献
学风:勤学善思 合作探究
校识: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理念,设计独具特色的校徽、校歌,让全校师生清楚校徽、校歌的内涵及象征意义,要求人人都必须会传唱校歌。
校徽:红色的圆形太阳造型意寓着学校就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并温暖人心;同时也寓意新泉是红土地,是革命传统教育特色校的体现,也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关怀,学生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校歌:题目《求学争当好少年》,“群山环绕碧水中流,秀毓我新泉,滔滔生命奔腾不息,奋发莫等闲。少年,少年,奋进勇向前;春煦秋阳风华意气,求学当少年,民族复兴历史重任,全在我们之肩。少年,少年,奋进勇向前。”
(三) 办学愿景
红色文脉 书香校园 儒雅教师 涵养学生
三、 依托红色资源,重塑学生形象,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 将红色资源运用于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之中
学校把《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成版面,张贴在教室黑板两侧的墙上,成为校本德育的又一内容。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争创“小红星”班集体评比活动,从“活动出勤、卫生保持、学习纪律、文明礼仪”等四个项目对班级进行星级考评,同时与红色班级文化建设结合,从而推动校园革命传统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 将红色资源育人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发挥有限的红色资源于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让红色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重获生命,如:语、数和综合学科等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研红四军的历史、赏析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音乐学科赏析红歌、传唱红歌、接受红歌的革命洗礼等等。
(三) 将红色资源育人与市“红土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红色经典书目,及学校出面与镇政府管辖下的文化站红色资源阅览室签订合同,让全校师生都能借阅,随时都可徜徉在红色经典的海洋中。结合市开展的“红土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争做红娃”“书香班级”“红色读书之星”等系列评比活动,激发全校师生阅读热情。
参考文献:
[1]赵兴元,何志明.内外兼修强素质规范管理促发展[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2.
作者简介:
李育华,福建省龙岩市,連城县新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