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不仅是中华民族国家精神的大成所在,而且也是中国不断强大屹立于地球之上坚强不倒的力量源泉。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近些年,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启蒙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在人格、品德修养上出现了严重的缺陷,像勤奋好学、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等诸多优秀品质逐渐消失。综上所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传承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弟子规》;语文教学;国学
一、 立足课本,感悟积累
教材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媒介,教师引导学生积累首先要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弟子规》教学素材,把《弟子规》引入语文课堂,让《弟子规》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蕴含传统文化的内容,《妈妈睡了》一课写了:“妈妈累了,乏了,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在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思想教育时,我引入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责,须顺承。”给孩子们讲解了意思后,鼓励孩子们诵读积累。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弟子规》片段教学之后,我又补充了一些规范学生行为的句子,如借人物品时要牢记“用人物,须明求……后又急,借不难”。对待书本要“列典籍,有定处……有缺坏,就补之”。《弟子规》走进语文课堂,充实了语文教学内容,增加了孩子的国学知识储备。
二、 衔接课外,拓展积累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成才于课外。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作用时说过:“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拓展内容还是比较少的,因此利用好每周五校本课程和课余时间进行拓展积累至关重要。
1. 营造美的意境。我经常留心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校本课上,我会带着学生欣赏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感性认识,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喜欢诵读,喜欢积累。
2. 重视范读,做好朗读指导。利用网络音频资源进行范读,激发了学生朗读兴趣,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的背诵就轻松多了。
3. 背诵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背诵形式:单独背诵、男女生比赛、小组合作、火车接龙……形式多样的背诵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读背的积极性,而且参与面也大大提高。
4. 鼓励学生课外自主积累。我向学生推荐观看《弟子规动画片》,为学生购买《弟子规》字帖,建立班级课外积累展示微信群……一系列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弟子规》课外拓展学习迅速展开。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叠加。语文更是如此,想要养成深厚的文化素养,必须要厚积而薄发。
三、 开展活动,展示积累
结合课外积累,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弟子规》诵读展示赛、《弟子规》故事比赛、《弟子规》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晨检10分钟的“《弟子规》展示”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学生可以诵读积累的《弟子规》片段,可以介绍自己的《弟子规》书画作品,可以交流自己践行《弟子规》的小日记等。形式多样的展示积累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运用,激发了学生课外积累的兴趣。
活动中,音乐是少不了的。优美的音乐不仅能使学生放松心情,渲染气氛,而且能以情激情,感染学生,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为此,我专门收集整理了十几首乐曲,以适应不同内容的配乐。
及时总结,注重激励性评价在活动中意义重大。我每一次都是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比赛,精心制定比赛规则,规范进行评比,及时总结,颁发奖状。晨检时我也会培养孩子们用赏识的眼光进行评价:“诵读很有节奏感!”“字迹清秀端正。”“我和同学们都喜欢你的故事!”……一句句肯定的话语,一张张鲜红的奖状,带给学生的是激励,是进取,是信心百倍。学生把信心化成继续前进的动力。
四、 回归课堂,内化积累
积累不是目的,身体力行、正确运用《弟子规》才是终极目标。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搭建运用语言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内化积累。
(一) 指导语文学习
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耐心指导,学生多次地重复实践。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每当需要长时间独立思考时,我就会引导学生诵读:“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之后的语文学习学生会全神贯注、认真阅读、用心思考。在课堂写字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吟诵:“几案洁,笔砚正……字不敬,心先病。”对学生进行书写态度指导。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会吟诵:“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方法指导。运用经典,书声琅琅,营造了语文课堂浓重的文学氛围。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行为的规范,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
(二) 充实课文内容
我经常利用《弟子规》与语文教材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弟子规》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亡羊补牢》一课,课程结束时,学生先交流了成语的意思:“人犯了错误,要是能认真改正,及时补救,就可以避免犯更大的错误。就怕犯了错误,还不及时改正,反而错上加错,最后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接着我融入《弟子规》中“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的内容,与学生一起背诵积累后,又给学生讲了三国曹操有一次率军打仗发生的《割发代首》的故事,曹操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的行为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引用经典,避免了老师空洞的说教,增加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拓展了语文学习内容,完成了课文内容的拓展,实现了文章情感的升华。
(三) 丰富写作内容
内化运用《弟子规》时,它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可以指导学生语文学习,还可以在作文中運用,丰富写作内容,拓宽写作思路,让文章引人入胜。例如王雪在《快乐儿童节》中写道:“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同学们穿得都很漂亮,还有好多女生穿上了新裙子,我却像一只丑小鸭,穿着去年的旧衣服。爸爸生病花了很多钱,我已经好久没有买新衣服了。因为个子矮,我坐在班级前排,连头都不敢抬,就怕同学们注意到我。晨读诵读《弟子规》时,我忽然想到了其中的几句话‘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是呀,我为什么要为衣服不如别人漂亮而烦恼呢,要知道我可是班级最努力的学生,也是班级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想到这,我笑了,身子也挺直了,诵读的声音更响亮了。”瞧,孩子运用《弟子规》,不但丰富了作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养成影响重大。再如学生在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中直接引用:“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经典,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词汇,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内涵。
《弟子规》积累回归课堂,积累与运用相辅相成,知行合一,学生就可以把积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弟子规》教学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这个目标,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张春英,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庄河市蓉花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