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引子课文与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评价探究

体育风尚封面

主管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出版:体育风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4-1641/G8

国际刊号:ISSN 1674-1552

邮发代号:46-265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投稿邮箱: tyfszzs@126.com

《体育风尚》
投稿邮箱:tyfszzs@126.com
论文鉴赏

引子课文与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评价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13 阅读数:617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同时对拓展学生视野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出发,并分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课外阅读评价策略以及重视课程设计等策略的应用,借助引子课文与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评价探究,以期为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引子课文;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评价

一、 引言

王荣生教授曾提出“把课文当‘引子教,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正本文章阅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子”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课外阅读效果进行评价,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出更多综合性人才。

二、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其对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小学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因为学生小升初在即,因此教师和家长会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辅导书籍,并要求其采用精读的方式阅读,在此过程中学生脑海中虽然对文章有深刻的印象,但由于对文章的兴趣相对较差,因此无法达到课外阅读的理想效果。经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其更加喜欢一些内容新奇、情节跌宕的娱乐性书籍,而这类快餐式阅读只是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对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不大,因此无法起到课外阅读的最佳效果。

三、 引子课文与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评价探究

(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引子课文”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课外读物的兴趣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以此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第一,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推荐阅读作品时需要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册类读物;第二,重视对学生实施激励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老师可以设立阅读激励卡,以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选择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绘本等作为奖品,让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第三,为学生创造在班级讲故事和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对所读的书籍中故事进行总结,并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水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四,教师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同时制订相应的阅读时間,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随机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二) 课外阅读评价策略分析

为了有效发挥“引子课文”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阅读制定科学的评价策略。具体评价方式为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做到自我评价,在采用“引子课文”模式初期,教师需要采用《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能力进行充分了解,并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对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同时随着此教学模式的不断开展,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并对其实施针对性指导,坚定其阅读信心;其次,采用同伴评价机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自身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同学阅读中的优点,以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语气要尽量委婉一些,从而在班级中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客观的态度,以关爱的语气对学生进行鼓励,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语气要委婉避免对其自信心造成打击,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 重视课程设计

“引子课文”课程设计对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对内容和主题进行合理设计,主要方向为现有教材和配套教材,并根据学科逻辑对其重新组合,最终形成全新的文本群,在选择文本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两种模式出发:第一,采用“1×x”重组模式,此模式主要就是将教材中设置的主题、序列等打乱,按照“引子”要求再次进行组合,以此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篇文章作为引子,引导学生拓展其他文本的阅读。同时还可以根据某一篇文章的写作方式,引导学生对关联文本进行阅读和钻研,从而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第二,采用“1+5”配套模式,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某一篇文章为导向,从配套文本中选择辅读文本,例如以“植树”主题为核心的配套文本:《大树的自述》《人类的保健卫士》《你会种树吗?》《各国植树节》《种树之道》。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到就地取材,对现有教材进行有效延伸,从而起到拓展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采用“引子课文”教学法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导向,对其深度做出进一步挖掘,从而起到拓展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经过对上文分析可得,“引子课文”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1×x”重组模式和“1+5”配套模式开展教学,有效地将课外资源转化成课内教学内容,因此引子课文与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评价探究,能够充分应用到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李义梅.探究农村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4):137.

[2]邓梅艳.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9):119+121.

作者简介:张碧丹,一级教师,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编辑整理:体育风尚杂志社官方网站